《重慶市黔江區水網建設規劃》解讀
根據相關要求,現就《重慶市黔江區水網建設規劃》編制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建設現代化高質量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2021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明確要求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加快形成國家水網。2022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要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建設的重點,著力提升基礎設施的網絡效益。2023年5月25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對優化水利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作出頂層設計。2023年12月2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水網建設規劃》。水利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省級水網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各地科學編制省級水網建設規劃。
黔江是渝東南唯一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區縣,是國市定位的武陵山片區中心城市、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和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近年來,黔江區水利建設取得長足發展,但仍存在部分區域已有水源工程城鄉供水可供水量少,供水基礎設施薄弱,工程性、季節性缺水嚴重;城鎮供水基礎設施老化,管網漏損現象較為普遍;經濟社會發展對水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現代化農業灌排設施體系建設尚不完善;防洪減災體系依然存在薄弱環節,洪澇災害防御能力亟待提升;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形勢嚴峻,河湖健康發展行艱路險;數字化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數字孿生水網建設任務艱巨等問題。與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進南下“橋頭堡”、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建設機遇,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存在一定差距。按照區委、區政府和市水利局的統一安排,緊扣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等要求,區水利局組織編制了《重慶市黔江區水網建設規劃》,經思路研究、前期調研、初稿編制、專家審查、意見征求、市水利局審查、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完成了《重慶市黔江區水網建設規劃》。
二、規劃框架
《規劃》按照服務全局、謀劃長遠,節水優先、綠色發展,系統規劃、風險管控,改革創新、兩手發力基本原則編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我區水網建設的戰略性、系統性總體設計、行動計劃和主要依據。《規劃》全面分析了黔江區建設基礎與面臨形勢,聚力民生改善、防洪安全、生態環保、數字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三江兩引十庫多點”的黔江區水網總體布局,重點解決全區水資源宏觀調配、流域防洪減災和水生態環境等問題,為我區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和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規劃》共十章,四十二小節,可分為3個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言和第一至二章,主要是介紹規劃編制的背景、定位,全面總結了黔江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的成就和進入新發展階段黔江水安全保障所面臨的形勢和挑戰,明確了水網建設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規劃目標、主要任務,謀劃了《規劃》的總體布局。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至七章,主要為緊扣水網建設規劃的總體目標,緊密結合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明確了新階段推進黔江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具體思路與布局,包括優化水資源配置和供水保障體系,完善城鄉防洪減災體系,構建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提升水網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創新水網現代化管理體制機制5個方面共計20項重點任務,打造現代化黔江水網。
第三部分包括第八至九章,主要內容為重點工程、規劃投資與實施安排和保障措施。重點工程是按照黔江區水網建設的目標和主要任務要求,統籌近期與遠期、開源與節流、增量與存量,提出推進水資源配置和供水保障、防洪減災體系建設、水生態保護治理、數字化智慧化4個方面共計14個需重點推進的工程。規劃投資與實施安排是對規劃項目進行投資匡算,按照實施緊迫性和優先等級分期推進。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計劃實施等7項內容,推動形成規劃落實實施的閉環責任機制。
三、主要內容
(一)總體布局。《規劃》遵循重慶市“一核兩網、百庫千川”的總體布局,結合黔江區“一核、三帶、四體系、多節點”的黔江區水利發展總體格局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以黔江區骨干網為依托,以阿蓬江干流及郁江、諸佛江等重要河流為基礎,加快構建“三江兩引十庫多點”的黔江區水網總體布局。三江指阿蓬江、郁江、諸佛江。兩引指阿蓬江-郁江引水工程和阿蓬江-諸佛江引水工程。十庫指漁灘水庫、小南海水庫,嘉禾水庫,洞塘水庫,太極水庫,老窖溪水庫,茶園水庫,羅家堡水庫、三岔湖水庫、城北水庫。多點指以區內已建、規劃小微型水源工程、供水工程、防洪工程等為結點。
(二)規劃目標。到2027年,羅家堡水庫、太極水庫、茶園水庫等一批水網骨干工程建成并發揮效益,基本滿足人民群眾對持續水安瀾、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需求。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黔江區水網基本建成,均衡立體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安全韌性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山水融合的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四預”完備的數字孿生水網體系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到2050年,現代化綜合立體的黔江區水網全面建成,各層級水網高效協同融合,均衡立體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安全韌性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山水融合的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四預”完備的數字孿生水網體系全面建成,水資源優化配置和城鄉供水保障能力、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生態保護治理能力、水網工程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三)主要指標。目標指標設置方面,總體堅持“當期可承受、長遠可持續”,從水資源配置體系、防洪減災體系、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智慧水利體系四個方面分別制定了21項指標,既與《重慶市水網建設規劃》銜接,又結合黔江實際,重點突出、適度超前,力爭預定目標可達、可實現。其中,水資源配置體系包括用水總量控制、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骨干水網覆蓋率、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城鄉供水一體化率、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新增年供水能力、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供水安全系數12項,防洪減災體系包括新增防洪庫容、1—5級堤防達標率、鄉鎮防洪達標率、中小河流治理率4項,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包括重點河流基本生態流量達標率、國控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水土保持率3項,智慧水利體系包括現代水文監測站網自動監測率、水利工程數字化率2項。
(四)策劃項目。《規劃》從水資源配置工程、防洪減災工程、水生態保護治理工程、智慧水網建設項目4個方面策劃項目404個,其中水資源配置工程292個,防洪減災工程54個,水生態保護治理工程44個、智慧水網建設項目14個,總投資602.90億元,2027年前計劃投資113.19億元,2027—2035年投資381.78億元,2035年后投資107.93億元。優化水資源配置和供水保障體系包括擴建城北水庫工程,新建三岔湖水庫、鳳山湖水庫、嘉禾水庫等共計292個項目。完善城鄉防洪減災體系包含加強阿蓬江防洪薄弱環節建設,實施中小河流治理、新建漁灘水庫等共計54個項目。構建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建設包含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等共計44個項目。提升水網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建設包括黔江區水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阿蓬江干流黔江段數字孿生建設等共計14個項目。